a級車和b級車的開起來的差別 a級車和b級車的標準是什么
反正大家只是給了我一句話。你罵我“雙標”,我罵你“幫廠家洗地”,斗爭從技術探討轉(zhuǎn)為生活攻擊。很多吃瓜的人看到他們爭論的這么激烈,就開始懷疑了。A級車和b級車應該以什么標準劃分?
嚴格來說,討論所謂的A級和B級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它不是世界通用的標準,也不是國家標準,而是廠家的內(nèi)部標準。它起源于大眾集團。因為大眾更早開始布局平臺戰(zhàn)略,為了方便區(qū)分各平臺開發(fā)的車型,大眾開始用字母作為代碼來標識平臺的大小。比如在A平臺開發(fā)的第一代高爾夫;以及在B平臺開發(fā)的第一代帕薩特(查成交價|參配|優(yōu)惠政策);還有C平臺誕生的奧迪100(奧迪A6的前身)。
拿一個車企的標準去樹立其他車型,等于拿明朝的方上劍去砍清朝的官方經(jīng)典,肯定是不合適的。更何況,經(jīng)過多年的迭代和更新,其實大眾本身已經(jīng)不再采用這種分類,將多個大小不一的平臺整合成MQB模塊化平臺。原來內(nèi)部定為A級的第一代高爾夫和現(xiàn)在的第八代高爾夫也有巨大的尺寸差異,AB級其實已經(jīng)失效了。
只是大眾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車企之一,在我們這邊影響很大。中國人自然接受了這種分類方法,并達成共識,一直沿用至今。中國人甚至按照群眾規(guī)律把分類翻譯成中文。a是緊湊型,B是中型,C是中大型,D是大型。
其實仔細想想,你會覺得很可笑。一套被制作方拋棄的模糊標準,還能被大家認可?而且各大汽車門戶網(wǎng)站在車型分類的時候也不猶豫和糾結(jié),似乎比大眾更懂分類。帕薩特比一代更大,門戶網(wǎng)站仍然沒有考慮將其歸類為C級車,總是在b級。
考慮到AB分類沒有明確的尺寸或軸距標準,這種方法已經(jīng)基本依靠歷史沿革和車型對比。
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。當初的帕薩特按照大眾的標準是典型的b級車吧?現(xiàn)在世界上想和大眾競爭的廠商不計其數(shù)。來自日本、韓國和美國的對手也推出了類似的產(chǎn)品。它們可能比帕薩特大,但整體定位、價格、配置、性能都接近帕薩特,自然會被歸為b級車。然后大眾不服,拿出了新一代帕薩特,在尺寸和軸距上略勝競爭對手。這個時候大家考慮到競爭對手都是b級車,那么對于新帕薩特的定位就只會是b級車。正是因為這種往復循環(huán),這些經(jīng)典機型才能在急速膨脹的時代停留在原來的水平。
那么對于凡爾賽這樣的新車型,要界定它屬于A級還是B級,就只能看它的競爭對手是不是b級車,在尺寸和性能上是否與主流b級車相似。凡爾賽頂配18.67萬,和德日主流b級車的低價差不多。凡爾賽車長4.8米,軸距2785mm;主流b級車基本都在4.9米左右,軸距普遍在2800 mm以上。
你覺得是B嗎?
我們之前說過,不管你認不認可廠商給的定位,都不能說廠商是虛假宣傳。畢竟AB分級不是強制性統(tǒng)一的國家標準,車企沒有義務遵守。你甚至不能從道德上指責廠家,因為它可以告訴你:“我們用的是海外分級?!?p>目前世界各地的分類習慣相當混亂。如果你去歐洲,讓一家4S店推薦一款b級車,最后回來的可能是MINI(查成交價|參配|優(yōu)惠政策)、polo、嘉年華(查成交價|參配|優(yōu)惠政策),絕對會讓你震撼一整年。這是因為歐洲道路狹窄,開車的人多,所以他們的A級對應我們的A00微型車,B級對應我們的A0微型車,C級對應我們的A級緊湊型車.這相當于將所有尺寸向后移動兩個位置。
美國更有意思。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完全是按重量劃分的。那些整備質(zhì)量為1的。13噸到1.36噸被劃為緊湊型車,整備質(zhì)量1.36噸到1.58噸被劃為中型車,以上統(tǒng)稱為重型車。凡爾賽1.5噸的車重,在美國是無可爭議的中型車,不過話說回來,有些搭載大排量發(fā)動機的車還是配置滿滿的。尺寸不如凡爾賽宮,但它們的重量超過了1.58噸。在美國叫重型車,所以我問你是不是搞笑。
所以,不用擔心評分,就說圖1好玩。無論你得到A還是B,你都不會改變汽車本身的大小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

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
即可進入交流群

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

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
即可進入交流群

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

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
即可進入交流群

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