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S店模式真的好嗎? 據(jù)說,國內(nèi)投資一個一般的汽車品牌專賣店至少是個“115”工程。即投資建店需要1000萬元,一個店一年的日常支出是1000萬元,一個專賣店一年賣車500輛才能保證不賠錢。年賣車500輛是國際汽車流通行業(yè)的一個硬指標,也就是說只有達到并超過500輛這個數(shù)字,投資人才會有獲得利潤的可能。而中國的4S店達到500輛這個指標的實屬鳳毛麟角。換句說話,消費者大概有30%的買車錢用在了廠家的銷售網(wǎng)絡建設。 那為什么要建4S店呢?汽車行業(yè)率先采用前店后廠4S專賣店模式的是日本本田。多數(shù)人對效仿4S店模式原因的回答是4S店模式門面大氣,給顧客以干凈利落,貨真價實的良好感覺。但是我們也應該為我們多花出去的30%的錢而掂量掂量?! ∥覀兊?S店購車最為看重的無非就是售后服務和良好的信譽,而4S店正好很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在這個方面的需求。但是這僅僅是在其他購買方式都不夠成熟的狀況下。而且普通消費者買東西圖的是方便和實惠。想要貨比三家,卻要為相距甚遠的專賣店鋪跑斷腿,怎么談得上方便?消費者能感到實惠嗎? 國外4S店不斷縮水 與前段時間國內(nèi)的4S店紅紅火火的現(xiàn)象正好相反的是,美國、歐洲的專營網(wǎng)絡正因為各種原因不斷“縮水”——美國的專營方式受到消費者的質(zhì)疑:龐大的經(jīng)銷網(wǎng)絡消耗了巨額運營成本,這部分資金最終還要汽車消費者埋單;歐洲的專營網(wǎng)絡則是害了“自己人”:銷售網(wǎng)點過于密集,利潤空間逐年減少,經(jīng)銷商無利可圖,只能合并或者破產(chǎn)。這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?! 獾钠囀袌霭l(fā)展得比我們成熟,雖然每個國家的市場狀況和消費群體都不同,別人走過的道路不一定都值得我們學習,卻值得我們借鑒。在汽車銷售方面,也許中國可以探索出一條具有“中國特色”的道路。所以說,4S店不應該成為我們購買汽車的惟一選擇,我們應該有汽車大賣場,品牌專賣店、分銷商、零售商等這些也值得我們信任的購買方式。
0有用
0踩
回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