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特別想知道新車磨合期過后,民間的拉高速這一說法,到底是怎么一種拉法?有沒有科學道理。據我所了解到的情況及個人看法是:1、拉高發(fā)動機的轉速,每一檔都盡量拉高發(fā)動機的轉速,像是舒展筋骨這種感覺,拉后就能讓發(fā)動機又有勁又省油。(我不支持這種說法,轉速過高對發(fā)動機磨損越快吧?)2、在高速上100-120公里之間,持續(xù)跑2小時以上,目的是持續(xù)的發(fā)動機3000轉左右高速排氣可以清理積碳。而且3000-4000轉左右發(fā)動機是最佳工作狀態(tài)。(我支持這種說法)3、這是先首保后拉高速呢還是拉完再首保呢?(個人認為先首保后拉高速,磨合中的機油里的鐵屑在高速工作過程中容易損傷齒輪)4、首保后省油,是因為磨合期的機油粘度較高,阻力大,首保后換正常機油,油耗下來是因為機油粘度正常了。這種說法對嗎?(我認為是這種原因,并且磨合后的齒輪之間較平滑,阻力也小。)